“小流感”為何會致命?我們需要注意什么?
點擊上圖,可觀看視頻
近日,48 歲的中國臺灣藝人徐熙媛(大 S)在日本旅游時,因流感并發肺炎離世,令人震驚。一般因流感肺炎去世的多是免疫力低、有基礎病的老人,大家很難相信小小流感竟能致命。
冬春交替,氣溫起伏大,甲流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。春節期間不少人感染后 “硬扛”,引發重癥肺炎、呼吸衰竭。大 S 的離世警示我們,流感不是普通感冒,會致命,不能盲目 “硬扛“。那么,流感為何會致死?哪些情況必須及時就醫?
甲流為何會致死?
流感是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傳染性強。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會導致全球 300 - 500 萬重癥病例,29 - 65 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。
流感分甲型、乙型、丙型,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,癥狀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。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或冠狀病毒引起,幾天可自愈,通常無嚴重后果。甲流患者會有 39℃以上高熱、劇烈咳嗽,還伴有全身酸痛、極度乏力,1 - 4 天內發病,癥狀迅速加重,嚴重時會引發肺炎、心肌炎、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,累及多個器官系統。
甲流致死原理和新冠肺炎類似,甲流病毒會破壞纖毛上皮,讓細菌乘虛而入。一是引發肺部炎癥甚至白肺,導致呼吸衰竭;二是引起全身炎癥風暴,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“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”,導致身體各個器官出現問題。
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是青壯年,也可能很難搶救過來,何況大S有多種病史,本身基礎狀況比較差。
流感引發多種致命并發癥
肺炎:咳嗽伴呼吸困難、呼吸急速(>24 次 / 分)、缺氧和發熱(>3 天),包括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、繼發細菌性肺炎、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。
心臟并發癥: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,約占成人流感的 12%,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少見。
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:癲癇(多發于兒童和癲癇患者)、流感相關性腦病(更常見于兒童)、成人腦炎等。
肌肉骨骼并發癥:重度肌炎和橫紋肌溶解(常見于兒童),肌痛是流感突出特征,但肌炎并不常見。
中毒性休克:既往健康兒童和成人出現中毒性休克樣綜合征,多與繼發產毒葡萄球菌感染有關。
合并感染:肺炎(其它病毒、細菌、真菌)、菌血癥、腦膜炎和曲霉菌病等,發熱超過 3 - 5 日、退熱后再次發熱,或病程 3 - 5 天后癥狀仍持續加重需警惕。
感染流感怎么辦?
流感發病 48 小時是自救 “黃金 48 小時”,尤其是易感高危人群,未在此時使用有效抗病毒藥物,疾病可能發展成重癥。家里流感季節可常備 “奧司他韋”“瑪巴洛沙韋”,同時針對甲型和乙型流感。
發病超 48 小時治療仍有效,高危人群超 48 小時抗病毒干預也有益。還可選擇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鎮痛藥緩解癥狀。同時,應充分休息,多飲水,清淡飲食,增強免疫力。
另外,不要盲目迷信 “點滴”“掛水”,在小診所治療,容易耽誤病情。
哪些癥狀、人群不能硬抗?
出現 39℃以上高熱,退熱藥物效果不佳;劇烈咳嗽、呼吸急促、胸悶、憋氣;劇烈頭痛、頻繁嘔吐、意識模糊,需及時就醫。其中,持續發熱,癥狀不緩解且呼吸困難的患者要格外注意。
5類重癥流感高危人群
像老人、孕婦、兒童、免疫力低下者、中重度肥胖人群是流感重癥高風險人群,一旦得流感,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盡早抗病毒治療。
日常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
免疫力是抵御流感的關鍵,熬夜、不健康飲食、精神壓力和疲憊會削弱免疫力。大量研究證實,天然蝦青素可從多個渠道提升免疫力:它能抗氧化,阻斷病菌誘導的氧化應激損傷,保護免疫細胞;能抗炎,抑制炎癥因子釋放,阻斷炎癥風暴,避免器官損傷;還能調節免疫細胞,提升免疫細胞活性和數量,促進免疫球蛋白產生,增強免疫系統對病毒和細菌的殺傷能力。
蝦青素干預流感、新冠共同機理
日常服用天然蝦青素可增強免疫防御,預防感冒;感冒期間服用,能保護關鍵臟器,降低死亡風險。